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共麟游县纪委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廉政文化 >> 廉政故事 >> 正文


宝鸡古代廉吏故事

[ 来源: | 作者: |  时间:2010-08-23 | 浏览:次 ]

郭钦,西汉隅麋县(今千阳)人,西汉哀帝时为丞相司直。其职是两汉时代很重要的监察官,监察劾举之权很大,“掌佐丞相,举不法”, 郭钦就是西汉末一位被为“廉直为名”的丞相司直。郭钦为人刚正不阿,执法不避权贵。当时佞臣董贤依宠仗势,建造别墅、坟墓,庞大豪华,耗资以万万计,朝野怨怒鼎沸。郭钦无私无畏,上书弹劾。然而哀帝昏庸,不辨是非曲直,斥降其为卢奴县(今河北定县)县令。元始元年,平帝刘衍(kàn)即位,董贤被罢官后自杀,郭钦升任南郡(今湖北省江陵县东南)太守。当时平帝年幼,朝政由外戚王莽独揽。王莽有篡位野心,郭钦以与奸臣为伍而耻,于是托病辞官归里,足不出户,卒于家。
  明代,邑人将其入祀“乡贤”。天启元年(1621),知县夏之时将郭钦入祀“三贤”祠。清光绪十三年(1887),知县李嘉绩在其出生地千阳县大寨村为郭钦立碑留念,碑铭:汉丞相司直庐奴令南郡太守郭公故里。


唐忠烈将军段秀实

段秀实(718--783),字成功,陕西千阳人,为将宦世家。祖父段达,官至左卫中郎将。父亲段行琛,为洮州(今甘肃临潭县)司马,后因秀实忠烈之事,赠封扬州(今江苏扬州)大都督。
段秀实秉性至孝忠勇,幼时人称“孝童”,熟读经史兵册,有鸿鹄之志。天宝初年,由于西戎、吐蕃不断侵犯边境,人民遭受苦难,秀实奋然投笔从戎,效力于安西(今新疆吐鲁番东)节度使马灵察帐下。在军中,他作战勇敢,且有指挥才能,屡建战功;在任地方官时,他爱民如子、不畏强暴,敢于和权贵作斗争,深受人民爱戴,官至检校礼部尚书。有一次,屯兵邠州(今陕西彬县)的唐兵马副元帅郭子仪之子郭晞部下士兵17人进城取酒,不但不给钱,还刺伤了卖酒老汉,毁坏了酿器,蛮横无理,无人敢劝。段秀实闻讯赶到立即捕获全部恶卒,当场斩首,挑在枪头栽于市场门外。邠州市民、商贾无不拍手称快、他爱民如子,敢于和权贵作斗争的行为,深受人民爱戴。
  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战乱纷繁,民不聊生。建中四年(783)十月,叛军攻入长安,拥太尉朱泚为帝。朱泚想请秀实入朝为官,遭秀实严词拒绝,并劝朱泚悬崖勒马,迎德宗回长安。朱泚拒绝劝说。于是秀实与旧时下属密谋刺杀朱泚。后因事败反被朱泚所杀。
  段秀实死后,德宗下诏追赠其为太尉,谥号忠烈。柳宗元、欧阳修、司马光等都在其著作中为段秀实立传,宣传他的忠烈事迹。

勤政爱民的召公


  姬奭,周代燕国的始祖,文王子,采邑在召(今县城西南),故称召公或召伯。文王晚年,召公曾奉命出使,遵照文王的睦邻政策,去南国(分布在江汉流域各诸侯国)宣扬文王的德政,揭露殷纣的苛政暴行,争取人心,结交盟国,扩大了周在南国的影响,加强了周同南国众诸侯的友好合作关系,为武王灭商创造了有利条件。他又参与了武王克商、成王东征和营筑洛邑等活动,均有功绩。成王即位至康王初年,召公一直独任大保(为国君辅弼之官),精心辅弼国君,德高望重,以至人们用大保作为对他的习惯称谓。周成王十三年,召公陪同周成王游历卷阿(今周公庙)。康王二十六年,召公逝世,当地臣民思念他为政仁慈,留甘棠树并作诗歌颂。《诗经•召南•甘棠》云:“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蔽芾甘棠,勿翦勿败,召伯所憩;蔽芾甘棠,勿翦勿拜,召伯所说。”
召公是我国古代以德治国、清正廉洁、执政为民的首创者,他一贯奉行文王、武王、周公的德政,经常不辞劳苦,巡行乡里,深入民间,体察民情。据《韩诗外传》记载,周朝正在兴旺的时候,召公在朝中做官。下面的官吏请示给他修建宫室。召公说:“哎呀,为了我一个人而劳累百姓,这不是我们先君文王的意志啊。”这样,召公就走出朝廷到百姓中去,视察乡里,在田间地头处理民事案件。召公露宿野外,他多次听断案件于岐山县西南甘棠树下,百姓非常高兴。种田的、养蚕的都加倍努力,互相劝勉。因而,风调雨顺、收成大好,家家丰衣足食。因召公常在他采邑内(今陕西省岐山县凤鸣镇刘家塬明德小学校内)的一棵甘棠树下讲解法律条文,办理民间诉讼案件,深得老百姓爱戴。所以,他死后,人们不愿砍伐其树,并作诗《甘棠》一首来歌颂他。以后,人们常把甘棠树作为召公勤政爱民、施行德政的美好象征加以纪念。《史记•燕召公世家》和《韩诗外传》对其在甘棠树下爱民断讼都有记载,流传甚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