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共麟游县纪委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天地 >> 廉政时评 >> 正文


城市精神需“大气”更要接“地气”

[ 来源: 本 站 | 作者: 麟游县纪委 杨 越|  时间:2012-08-13 | 浏览:次 ]

      在7月21日北京那场61年来最大的暴雨中,无论是亲临一线指挥抢险救灾的领导干部,还是不畏艰险与汹涌洪水博击的党员干部;无论是为群众献出生命的派出所民警,还是自发携手相助的普通市民,他们共同诠释和演绎了“爱国、创新、包容、厚德”的北京城市精神。正是由于城市精神的存在,在难以预料的天灾袭来时,才会涌现出许多令人感动的故事和人物,才使身处这个城市的人们充满对作为市民的自豪和对美好未来的期望,也才引起这个城市以外的人们对这个城市的尊重和向往。

    城市精神,是一座城市的历史传统、精神积淀、社会风气、价值观念以及市民素质等诸多因素的综合反映。培育、凝聚城市精神,需要植根历史、基于现实,让人们了解城市的过去和现在,增强自豪感和责任感;需要紧跟时代、引领未来,引导城市发展承前启后,不断焕发活力;需要形神合一、相得益彰,与城市的客观环境相符合、与城市的外部形象相协调、与城市的发展要求相适应,与城市本身和谐统一、相辅相成;需要独树一帜、突出特色,体现城市个性,展示城市独特魅力;需要内外兼顾、双重导向,对内凝聚人心,对外树立形象。也就是说,城市精神,要有“大气”,有宏观引领作用。同时,城市的本质是人的聚合体,培育和凝聚城市精神,必须以人为本,努力做到接“地气”,更有效地增强市民的凝聚力、向心力。

    体现最广大普通市民共同心声、维护普通市民根本利益的城市精神才最有生命力。比如说文明、互助、包容等,体现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倡导在别人遇到困难时人人伸出援手,欢迎和尊重造访这个城市的各地来客,平等对待为了这个城市建设的外来务工者。站在最广大普通市民的角度培育和凝聚城市精神,才能将城市精神与广大市民有机融合,才有利于城市精神转化为现实力量。如果一味贪大求洋,动辄要讲国际化、高品位、高层次,提出的口号虽然气派、漂亮,但与普通市民的生产生活关系不大,则很难得到人们的认同,很难深入市民心中,很难化为市民的自觉行动。其结果,要么昙花一现,要么终成摆设。

    在弘扬城市精神方面,也应该注意“眼睛向下”。除了面向、贴近广大市民的经常宣传外,应更注重于从日常生活中,从重大活动中,从突发事件中发现典型,宣传典型,褒扬典型,让城市精神成为活生生的事例,让人们从中直接感受城市精神、学习城市精神。每个城市提出的城市精神,一般都体现为几句比较抽象的口号,听起来似乎都对,但许多人其实并没有切身体会,也不知道具体该如何去做。从典型的宣传和阐述中,可以让人们对城市精神认识得更到位、理解得更深刻。北京市“7.21”洪涝灾害中,涌现的许许多多体现北京城市精神的典型事例,真是令人感慨万千、荡气回肠。对这样的典型宣传得越多,城市精神就会越深入人心。

    讲“大气”,就是要树立城市的共同理想,塑造良好的对外形象。接“地气”,就是要凝聚人心,强化城市精神的内核和活力。既“有大气”又“接地气”,城市精神才会激发广大市民在日常生活中追求高尚、提升文明,在突发事件面前去和衷共济、共度难关,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团结一致、共创辉煌。